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4-24 17:18:22  浏览:92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

国家宗教事务局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
 (1994年4月13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布)


  第一条 根据《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处所和名称;
  (二)有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信教公民;
  (三)有信教公民组成的管理组织;
  (四)有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各宗教规定的人员;
  (五)有管理规章;
  (六)有合法的经济收入。


  第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申请设立登记,应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申请书;
  (二)该场所的有关资料和证件;
  (三)乡(镇)人民政府或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第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负责人,持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有关书面材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设立登记的申请。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收到申请登记材料后十五日内,视该材料完整与否,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受理设立登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依照本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凡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给登记证书;对不完全符合规定的,视情况予以临时登记、暂缓登记;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七条 本办法颁布前已登记过的宗教活动场所,办理登记换证手续;未经登记过的,依照本办法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迁移以及变更登记时的有关内容,应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向原登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 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同时办理法人登记,并发给法人登记证书。宗教活动场所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和法人登记证书不得涂改、转让、出借。证书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原登记发证机关申报,并办理补发手续。


  第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经核准登记后,须于每年第一季度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交上年度该场所管理情况的报告。


  第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和有关表格,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统一制定。


  第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者,均按《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实施办法

山东省政府


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实施办法
山东省政府



近年来我省乡镇、街道企业发展较快,对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出现的问题是,部分乡镇、街道企业由于产品选择不当,布局不合理,缺乏防治污染措施,不仅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很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城乡生态环境。为加强乡镇、
街道企业环境管理,促进乡镇、街道企业协调健康地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即国发〔1984〕135号文),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乡镇、街道企业要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根据本地资源、技术条件和环境状况,大力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对于那些污染危害严重而又难以防治的行业一律不准发展。
二、对国务院规定不准乡镇、街道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剧毒污染产品,各地要区别不同情况,分期分批,至迟于一九八六年年底前转产或停产。今后如擅自新上此类产品,环保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强行停止其生产。
三、对于正在从事污染严重生产项目的企业,应分别采取关、停、并、转措施。国家明令取缔的土炼油要立即关掉;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土硫磺、土炼焦要分期分批在一九八六年底以前关停;对于那些分散的、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石棉制品、电镀、造纸制浆、热处理、铸锻、制革等厂
点,要制订规划,限期合并、集中,组建专业化协作中心,并做好污染治理工作。其中电镀点的撤、并工作,必须在一九八六年底前完成。对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由县级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限期治理的时间(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市、县或者市、
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限期内达不到要求的,要停止其生产。对上述应关停并转和治理污染而拒不执行的企业,环保部门有权强令其停产,并区别情况给予经济处罚,工商行政部门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银行停止拨款或贷款。情节严重

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乡镇、街道企业治理污染所需资金,主要从“公积金”、“合作事业基金”和征收的排污费的补助中安排;企业为防治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实现的盈利,可在投产后五年内不交所得税,用于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五、严禁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有毒、有害工业污水。对排放工业三废及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征收污染费。有治理设施而不运行或擅自拆除,排放污染物又超过标准的,视情节轻重加收一至三倍排污费,并处以罚款。
六、在城镇上风向、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内,绝对不准新建污染环境的乡镇、街道企业。已建成的,要采取关、停、并、转、迁措施,限期解决。对破坏矿藏、文物、水土、森林、草原、生物物种和风景资源的活动,要严加制止
。今后在上述地点新建企业必须取得县级环保部门同意,并进行环境论证,方可定址建设。
七、所有新建、改建、扩建或转产的乡镇、街道企业,都必须填写《环境影响报告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审查,由县级环保部门审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其他部门不得批准建设。经过批准建设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的规定,项目竣工后要经环保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的发给“三同时”验收合格证,方准投产和使用。
八、坚决制止污染转嫁。严禁厂矿企业将有毒有害的产品委托或转移给乡镇、街道企业生产;禁止乡镇、街道企业之间将有毒有害的产品互相转移。乡镇、街道企业利用厂矿企业提供的副产物和“三废”做生产原料,必须经县级环保部门同意,并报上级环保部门备案。
九、本实施办法由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十、以上各项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1985年8月6日

郑州市行政执法投诉受理办法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2号

《郑州市行政执法投诉受理办法》业经2010年7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5日起施行。   
        市 长  赵建才
二○一○年八月二日
郑州市行政执法投诉受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河南省行政机关执法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投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向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机关(以下简称受理机关)提出的申诉和举报。提出申诉和举报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为投诉人。被申诉和举报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称为被投诉人。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机构(以下简称受理机构)具体负责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受理处理和监督工作。行政执法机关无法制机构的,应指定相应的机构负责受理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2—行政执法机关办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应当接受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第四条 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影响较大案件情况复杂或者涉及多个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案件,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可以直接受理处理。第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投诉的受理与处理适用本办法。监察信访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理处理的投诉事项,不适用本办法。第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本级行政执法机关,每年应当向市人民政府报送当年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办理情况。第二章 投诉范围和方式第七条 投诉人认为被投诉人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的,均可投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机构不予受理,但应当向投诉人说明理由:(一)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且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的;(二)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且在法定行政诉讼期限内的;—3—(三)对行政复议决定、人民法院判决或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答复复核意见不服的;(四)投诉事项已由监察信访或其他机关受理的;(五)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第八条 受理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受理行政执法投诉的电话传真通信地址和电子信箱。投诉人可以采取电话传真书信、电子邮件或者当面陈述和递交书面材料等形式投诉,并提供投诉人名称(姓名)联系方式等有效信息资料;投诉人不愿意提供有效信息资料时,对投诉内容要明确具体。第九条 行政执法投诉应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具体投诉事项,投诉内容应当真实、客观。投诉人不得恶意投诉、虚假投诉。第三章 投诉受理和办理第十条 对符合本办法规定且有初步证据的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受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予以受理,并填写《行政执法投诉受理登记表》。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当面陈述投诉事项,受理机构应当当场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通过电话传真书信电子邮件等形式的投诉事项,受理机构应当通过投诉人留下的有效联系方式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理由。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受理投诉后,可—4—直接调查处理;也可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交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处理,并对查处情况进行监督。接受交办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按规定组织查处,并在限定时间内将调查处理结果上报交办的政府法制机构。第十二条 受理机构受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确需延长的,经受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0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投诉人留有通信地址电话及其他有效联系方式的,受理机构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告知投诉人。投诉人要求保密的,受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尊重投诉人的意愿,给予保密。第十三条 受理机构受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后,应当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有权调阅与被投诉事项有关的行政执法文书和其他资料,有权向行政执法人员询问有关行政执法活动情况。对受理机构依法进行的调查,被投诉人以及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说明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和伪造。第十四条 受理机构的调查人员对行政执法投诉案件进行调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主动出示《河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调查人员与行政执法投诉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十五条 在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处理过程中,受理机构应当—5—听取被投诉人的陈述和申辩,必要时可通知投诉人和被投诉人进行质证。第十六条 受理机构负责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守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投诉案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当制发行政执法投诉案件调查处理决定书。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调查处理决定书有关要求依法处理,并报告处理情况。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经查证属下列情形之一,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一)行政执法行为明显不当的;(二)应当依法查处而不依法查处的;(三)应当依法办理而不予办理的;(四)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五)行政处罚决定违反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六)无行政执法资格的机构或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七)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八)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九)其他行政执法违法的。—6—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经查证被确认为错案的,由受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直接或建议有权机关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一)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二)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暂扣《河南省行政执法证》,并暂停行政执法活动;(三)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注销《河南省行政执法证》,并取消执法资格;(四)因故意或严重失职造成错案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注销《河南省行政执法证》,并取消执法资格。按前款规定对责任人的错案责任追究情况,应作为对其进行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第二十条 被投诉人或者其他与投诉有关的当事人干扰或阻碍受理机构办理行政执法投诉对投诉人进行打击报复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 有关单位及个人对行政执法投诉案件调查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决定作出机关提出申诉。第二十二条 对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受理的投诉案件,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或受理后不依照本办法规定进行查处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受理查处,或直接查处。对拒绝受理或不依照本办法规定查处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和主要负责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符—7—合追究责任其他情形的,依法追究其他责任。第二十三条 受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失职渎职及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5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2002年12月1日施行的《郑州市行政执法投诉受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10号)同时废止。主题词:司法 执法 命令 分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委各部门,郑州警备区,驻郑各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8月6日印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