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出口铅笔、蜡笔检验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6:39:29  浏览:92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出口铅笔、蜡笔检验管理规定

国家商检局


出口铅笔、蜡笔检验管理规定
1996年5月27日,国家商检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检验管理,确保出口铅笔、蜡笔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由商检机构组织实施的出口铅笔、颜色铅笔、铅笔芯、蜡笔的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出口商品,必须逐批实施检验,该类商品未经检验合格,不准出口。

第二章 检验依据
第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强制性标准或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标准检验。若上述检验标准低于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时,按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检验。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有强制性标准或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按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检验;凭样成交的按成交样品检验。
第五条 对外贸易合同未约定检验标准或约定检验标准不明确的,按我国国家标准或国家商检局指定的标准检验。

第三章 检验方式
第六条 商检机构对出口铅笔、蜡笔的检验方式分为商检检验、共同检验和认可检验。
第七条 出口铅笔、蜡笔需出具商检证书的,或工厂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或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商检机构实行自验。
第八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工厂或外贸经营部门,如具备部分项目检验条件的,经商检机构认可后,商检机构和工厂或外贸经营部门可实行共同检验。
第九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工厂或外贸经营部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产品质量较好,国外无不良反映,并且具有两名以上商检认可检验员的,商检机构可实行认可检验,并对其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四章 检验程序
第十条 单证审核
出口铅笔、蜡笔报验时,应附工厂、经营部门检验合格报告,并提供有关周期型式检测报告。对有害物质溶出量有规定的(合同中或法律法规有规定),还应提供表面涂层、铅芯及卷笔纸的有害物质溶出量的检测报告。
单证审核按国家商检局《进出口商品检验签证管理办法》和《进出口商品报验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取样
(一)商检批次以同一生产周期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货号或同一合同的出口铅笔、蜡笔确定为一个检验批,其最大批量应限制在50万支以内。
(二)出口铅笔、蜡笔样品的抽取,除特殊规定外,一般采用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采用一次抽样方案,从正常检查开始,并随时执行GB2828--87规定的转移规则。其检查水平为:
开箱数:特殊检查水平S--3;
样品数:一般检查水平I,即根据提交出口检验批的数量,首先按S--3确定开箱数;然后根据检查水平I确定样品数(支),从所开箱数中采用分层法,随机抽取代表性样品(支)。
(三)取样时应核对产品的名称、数量、等级、规格、货号、唛头和商检批号。
第十二条 检验
(一)外观检验:对所抽取的样品逐支进行外观检验。
(二)有害物质检测:进口国政府或对外贸易合同对有害物质溶出量有规定的,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无规定的,按我国国家标准或国家商检局指定的标准进行周期型式检测。对外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对有害物质溶出量未规定但包装上印有“CE”或“ASTM--D4236”
等标记的产品,按EN--71或ASTM--D4236等有关规定的标准、方法检测。
有害物质溶出量的周期型式检测须由商检机构实验室进行,并且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
(三)物理性能测试:对外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对物理性能检验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验;无规定的,按我国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物理性能测试须由商检机构实验室或由商检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商检机构可不定期进行抽查。
(四)包装检验:在取样的同时,应对产品的内、外包装进行检验。外包装检验应符合SN/T0262--93,并应符合牢固、干燥、清洁、完整及适合长途运输等要求。
第十三条 不合格缺陷分类
出口铅笔、蜡笔分为A类、B类和C类不合格缺陷。
A类为铅笔表面漆膜(或其他复合膜)及铅芯中或蜡笔及卷笔纸表面油墨涂层中可溶性锑、砷、钡、镉、铬、铅、汞、硒或这些元素组成的任何可溶性化合物的含量,超过附表1中所列的数值;
B类为严重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
C类为一般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
铅笔不合格缺陷分类见附表2;蜡笔不合格缺陷分类见附表3。
外贸合同中若指明出口产品为中级或普级品,其物理性能指标、外观要求应在合同明确,但A类不合格缺陷不得超过附表1中所列数值。
第十四条 检验结果评定
(一)结果的评定按每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数量统计,若发现一个A类不合格品或B类和C类不合格品数量分别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Re),即判定该批为不合格批;反之,若该批中的B类和C类不合格品数分别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Ac)及未发现A类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合格。
(二)对于合格批,必须把该批商品样品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品调换成合格品后,方可出口。
第十五条 重新检验
出口铅笔、蜡笔一次检验不合格(不包括A类不合格缺陷)的,允许报验人经返工整理后向产地商检机构重新报验。重新报验时应附有返工记录,重新检验只限一次。
第十六条 出口铅笔检验有效期为二年;出口颜色铅笔、蜡笔检验有效期为一年。
第十七条 出口铅笔、蜡笔需出具有害物质溶出量证书时,对外贸易合同、信用证或国外对其内容和格式有要求的,按其要求签发,无要求的,按国家商检局有关规定签发;对并批出证且要求列明检验结果的,应从各批检验结果中选其最高值为整批结果签发。
若需出具CE检测报告,由国家商检局认可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并按其统一证书格式出具CE检测报告。

第五章 产地检验和口岸查验
第十八条 出口铅笔、蜡笔实行产地商检机构检验。
对检验合格的出口铅笔、蜡笔由产地商检机构签发商检证书、放行单或换证凭单;不合格的签发不合格通知单。
第十九条 口岸商检机构凭产地商检机构签发的换证凭单,检验货物的包装、批次、唛头等。如发现批次混乱不清、包装破损,换证凭单过期或原检验结果与合同、信用证规定不符以及有漏验项目时,应重新开箱检验,并及时通知产地商检机构。

第六章 批次、分类和样品管理
第二十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批次管理,按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出口商品批次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分类管理,由各地商检局按国家商检局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并制定出对其生产所用的色粉、颜料等原材料样品或成品进行抽查测试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样品管理,按国家商检局发布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样品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 统计和质量分析
第二十三条 出口铅笔、蜡笔检验人员应做好检验工作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保存期为二年。
第二十四条 商检机构检验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按规定进行统计。国家商检局的直属机构每年进行一次检验工作和产品质量情况总结,认真填写检验情况汇总表(见附表4),并于下一年的一月二十五日前报国家商检局。
铅笔、蜡笔A类不合格检验项目
附表1
--------------------------------------------------------------------------------------------------------------
|有害物质 | 锑 | 砷 | 钡 | 镉 | 铬 | 铅 | 汞 | 硒 |
| 指标 |----------|----------|----------|----------|----------|----------|----------|----------|
| |(Sb) |(As) |(Ba) |(Cd) |(Cr) |(Pb) |(Hg) |(Se) |
|----------|----------|----------|----------|----------|----------|----------|----------|----------|
|mg/kg| 60 | 25 | 1000| 75 | 60 | 90 | 60 | 500 |
--------------------------------------------------------------------------------------------------------------
铅笔不合格分类
附表2
----------------------------------------------------------------------------------------
| 检 验 项 目 | 缺 陷 名 称 |不合格分类|AQL值|
|----------------------|--------------------------------------|----------|--------|
| 卷 削 性 能 | 卷削面不光整 | B | 2.5|
|----------------------|--------------------------------------|----------|--------|
| 笔杆结合牢度 | 笔杆开胶、开裂 | B | 2.5|
|----------------------|--------------------------------------|----------|--------|
| 笔 杆 | 虫洞、严重伤缺 | B | 2.5|
|----------------------|--------------------------------------|----------|--------|
| 皮 头 拉 力 | 皮 头 不 牢 | B | 2.5|
|----------------------|--------------------------------------|----------|--------|
| 笔 杆 漆 膜 | 不光整、粘漆、脱漆 | C | 6.5|
|----------------------|--------------------------------------|----------|--------|
| 笔 杆 | 毛杆(不平整、不光洁) | C | 6.5|
|----------------------|--------------------------------------|----------|--------|
| 商标、印刷 | 标志不正、不清或印花不正、不清 | C | 6.5|
|----------------------|--------------------------------------|----------|--------|
| 偏 芯 | 偏 芯 | C | 6.5|
|----------------------|--------------------------------------|----------|--------|
| 杆 内 断 芯 | 杆 内 断 芯 | C | 6.5|
|----------------------|--------------------------------------|----------|--------|
| 外 观 | 其它外观缺陷 | C | 6.5|
----------------------------------------------------------------------------------------
蜡笔不合格分类
附表3
----------------------------------------------------------------------------------------
| 检 验 项 目 | 缺 陷 名 称 |不合格分类|AQL值|
|----------------------|--------------------------------------|----------|--------|
| 色 泽 | 色泽不符、不正 | B | 2.5|
|----------------------|--------------------------------------|----------|--------|
| 描 绘 性 能 | 描绘不良、不流利 | B | 2.5|
|----------------------|--------------------------------------|----------|--------|
| 笔 身 | 断支、严重缺损 | B | 2.5|
|----------------------|--------------------------------------|----------|--------|
| 笔 身 外 观 | 不光洁、不完整、歪斜 | C | 6.5|
|----------------------|--------------------------------------|----------|--------|
| 笔 身 外 观 | 相 同 色 支 | C | 6.5|
|----------------------|--------------------------------------|----------|--------|
| 商标、印刷 | 标志、卷纸不平整、印刷不清晰 | C | 6.5|
|----------------------|--------------------------------------|----------|--------|
| 笔 头 | 笔 头 偏 心 | C | 6.5|
|----------------------|--------------------------------------|----------|--------|
| 外 观 | 其他外观缺陷 | C | 6.5|
----------------------------------------------------------------------------------------
一九九 年出口铅笔、蜡笔检验情况汇总表
局名: 附表4
--------------------------------------------------------------------------------------------------------
| |报验数量|商检检验| 一次检验不合格 | 一次检验不合格原因 |
| | | | | |
| |--------|--------|----------------------------|----------------------------------------|
|品 名|批|万支|批|万支|批| % | 数量 | % | A类| B类 | C类 | 物理 |
| | | | | | | |(万支)| |不合格| 不合格 | 不合格 | |
| |--|----|--|----|--|------|--------|------|------|----------|----------| |
| |1| 2|3| 4|5|5--3| 6 |6--4| | | | | | | | | 性能 |
|--------|--|----|--|----|--|------|--------|------|--|--|--|--|--|--|--|--|--------|
|铅 笔| | | | | | | | | | | | | | | | | |
|--------|--|----|--|----|--|------|--------|------|--|--|--|--|--|--|--|--|--------|
|颜色铅笔| | | | | | | | | | | | | | | | | |
|--------|--|----|--|----|--|------|--------|------|--|--|--|--|--|--|--|--|--------|
|铅 芯| | | | | | | | | | | | | | | | | |
|--------|--|----|--|----|--|------|--------|------|--|--|--|--|--|--|--|--|--------|
|蜡 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处理方式 |与 年同期 | 放行 | 出口总金额 |
|不合格率比较 | | |
----------------------------|--------------|----------------|--------------|
返工 | 不准 | 客户 | | | 批 | 数量 | |
整理 | 出口 | 确认 | | | |(万支)| 万美元 |
--------|--------|--------|------|------|------|--------| |
批 | 批 | 批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长: 填表人: 填表日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工企业贯彻《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

化工部


化工企业贯彻《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
化工部


第一章 总 则
条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化工企业的计量工作定级升级应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办法》及其评分标准执行。本细则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对《办法》做出补充规定,并提出本行业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的初评、复核、复查和监督抽查工作。

第二章 申请条件和考核要点
第四条 企业计量定级升级以自愿申请为原则,凡申请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的企业应具备《办法》第八条要求的六项基本条件。其中申请一级计量的化工企业还须具备下列五个前提条件:
(一)属于国家确定的大中型企业及部分同行业中的重点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居本行业领先地位。
(二)有被评为部级或省级的优质产品。
获国家级、省级质量管理奖或国家节能先进企业称号。
(三)实现计量控制一体化管理,工艺过程控制先进,微机用于计量管理。
(四)获得二级计量证书一年以上,整改措施落实,计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五)无重大质量、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
第五条 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应重点考核以下内容:
(一)建立计量控制一体化管理体系,机构落实;
(二)积极采用计控新技术,计控技术与装备具有先进水平,编制计量器具更新改造规划;
(三)建立企业计量器具二级单位分台帐,并实行计量器具分级标志管理;
(四)实现有效的计量数据管理;
(五)按行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要求(如本行业规范尚未发布,按附件二执行),建立企业量传系统,配备计量器具,其配备率、检测率、自控率、周检率、周检合格率、抽检合格率均达到升级规定指标;
(六)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或工艺计量网络图)和能源、经营计量网络图;
第六条 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等级划分按《办法》第六条执行。化工企业具体考核项目、分数和评分标准,按《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考核评分标准》(附件一)及《关于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若干问题的说明》(附件二)执行。

第三章 申请考核程序
第七条 申请定级升级二、三级计量单位的企业,在向组织考核发证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的同时报省(区、市)化工厅(局),考核工作按当地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安排或委托进行。
第八条 申请定级升级国家一级计量单位的化工企业应向化学工业部提出申请,同时抄送省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和省级企业主管部门。化学工业部按大区分片组织一级计量评审员对申请一级计量的企业进行资格预审,再经本部统一进行资格审查后,将结果送国家技术监督局。
第九条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定下达初评考核企业名单,由化学工业部组织化工系统一级计量评审员进行评审考核后送国家技术监督局复核总评。

第四章 申请考核时间
第十条 申请二、三级计量定级升级的时间,由组织考核发证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商化工主管部门确定,申请一级计量定级升级的时间为当年一季度以前。各大区评审组应在当年四月三十日之前完成一级计量资格预审工作,并将预审结果报送化学工业部。
第十一条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初评考核名单,于当年六月中旬开始由化学工业部组织评审,并在八月十五日前将初评结果送国家技术监督局。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奖惩
第十二条 在计量合格证书五年有效期间,化学工业部和各省(区、市)化工厅(局)应对企业计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计量工作水平低于证书等级时,要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标准的,应会同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给予降级或吊销其计量合格证书。
第十三条 计量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企业应向原考核发证部门申请复查。化工企业一级计量单位由化学工业部组织复查,复查结果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审定。
第十四条 对计量上等级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应根据《办法》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有关报表除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要求外,补充部分由化学工业部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本细则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化学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计量局和化学工业部以(1985)化生字第256号文发布的《关于颁发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若干细则的通知》同时废止。

附件
附件一: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考核评分标准
┏━━┳━━┳━━━━┳━━┳━━━━━━━━━━━━━━━━━━━━┳━━━━━━━━━━━━━━━━━━━━┓
┃ ┃ ┃ ┃分数┃ ┃ ┃
┃类别┃项次┃考核项目┃标准┃ 评 分 标 准 ┃ 化工企业一级计量考核评分标准 ┃
┣━━╋━━╋━━━━╋━━╋━━━━━━━━━━━━━━━━━━━━╋━━━━━━━━━━━━━━━━━━━━┫
┃ ┃1 ┃计量机构┃6分┃①建立了完善的计量管理系统和机构:2分 ┃①建立了完善的计量管理系统和机构 1分┃
┃ ┃ ┃及职能作┃ ┃②对全厂计量工作实行了统一监督管理:2分┃ 微机用于计量管理 1分┃
┃ ┃ ┃用 ┃ ┃③职能作用发挥较好: 2分 ┃②实现了计控一体化管理,对全厂计控 ┃
┃计 ┃ ┃ ┃ ┃ ┃ 工作实现了监督管理 2分┃
┃ ┃ ┃ ┃ ┃ ┃③职能作用发挥较好: 2分┃
┃ ┣━━╋━━━━╋━━╋━━━━━━━━━━━━━━━━━━━━╋━━━━━━━━━━━━━━━━━━━━┫
┃ ┃2 ┃厂长(总┃4分┃①直接领导计量工作,并有明确职责:1分 ┃①直接领导计量工作,并有明确职责: 1分┃
┃量 ┃ ┃师)重视┃ ┃②计量工作纳入生产和经营管理日程:1分 ┃②计量工作纳入生产和经营管理日程: 1分┃
┃ ┃ ┃计量工作┃ ┃③解决计量工作重大问题: 1分 ┃③每年都有一定的计量器具更新改造费用, ┃
┃ ┃ ┃ ┃ ┃④计量工作列入内部考核内容及标准:1分 ┃ 检测、控制技术与装备具有先进水平:1分┃
┃ ┃ ┃ ┃ ┃ ┃④计量工作列入内部考核内容及标准: 1分┃
┃管 ┣━━╋━━━━╋━━╋━━━━━━━━━━━━━━━━━━━━╋━━━━━━━━━━━━━━━━━━━━┫

┃ ┃3 ┃计量人员┃5分┃①计量人员的配备达到部门“配备规范” ┃①对于大中型化肥、氯碱、炼化企业计控人员┃
┃ ┃ ┃配备 ┃ ┃ 要求或基本与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2分 ┃ 应占企业总数4-6%,2分;>2%,1┃
┃ ┃ ┃ ┃ ┃②计量监督、管理人员数量满足统一管理 ┃ 分;<2%,0分。 ┃
┃理 ┃ ┃ ┃ ┃ 计量工作需要: 1分 ┃ 其他企业1.5-3%,2分;>1%,1┃
┃ ┃ ┃ ┃ ┃③计量技术人员数量,占计量人员总数: ┃ 分;<1%,0分。 ┃
┃ ┃ ┃ ┃ ┃≥15%,2分;≥10%,1分;<10%┃②计量监督管理人员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 ┃ ┃ ┃ ┃0分。 ┃ 的要求,实现有效的数据管理1分,实现计┃
┃20┃ ┃ ┃ ┃ ┃ 量器具分级管理: 1分┃
┃ ┃ ┃ ┃ ┃ ┃③计量技术人员占计控人员数≥15%,1分┃
┃分 ┃ ┃ ┃ ┃ ┃ ≥10%,0.5分;<10%, 0分┃
┗━━┻━━┻━━━━┻━━┻━━━━━━━━━━━━━━━━━━━━┻━━━━━━━━━━━━━━━━━━━━┛
续表
┏━━┳━━┳━━━━┳━━┳━━━━━━━━━━━━━━━━━━━━┳━━━━━━━━━━━━━━━━━━━━┓
┃ ┃ ┃ ┃分数┃ ┃ ┃
┃类别┃项次┃考核项目┃标准┃ 评 分 标 准 ┃ 化工企业一级计量考核评分标准 ┃
┣━━╋━━╋━━━━╋━━╋━━━━━━━━━━━━━━━━━━━━╋━━━━━━━━━━━━━━━━━━━━┫
┃ ┃4 ┃建立健全┃8分┃①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健全,2分;基本健全┃①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健全,2分;基本健全┃
┃ ┃ ┃计量管理┃ ┃ 1分 ┃ 1分 ┃
┃ ┃ ┃制度 ┃ ┃②计量管理制度以文件下发并能执行: 1分┃②计理管理制度以文件下发并能执行: 1分┃
┃ ┣━━╋━━━━╋━━╋━━━━━━━━━━━━━━━━━━━━╋━━━━━━━━━━━━━━━━━━━━┫
┃ ┃5 ┃计量原始┃2分┃①原始记录齐全、整洁、准确,保管完善:1┃①原始记录齐全、整洁、准确,保管完善:1┃
┃ ┃ ┃记录与技┃ ┃ 分 ┃ 分 ┃
┃ ┃ ┃术档案 ┃ ┃②技术档案健全,保管完善: 1分┃②技术档案健全,保管完善: 1分┃
┣━━╋━━╋━━━━╋━━╋━━━━━━━━━━━━━━━━━━━━╋━━━━━━━━━━━━━━━━━━━━┫
┃ ┃1 ┃编制计量┃1分┃编制了有效的配备规划: 1分┃①编制了配备规划并实施0.5分; ┃
┃ ┃ ┃器具配备┃ ┃ ┃ 编制计量器具更新改造规划并实施0.5分┃
┃计 ┃ ┃规划 ┃ ┃ ┃ ┃
┃ ┣━━╋━━━━╋━━╋━━━━━━━━━━━━━━━━━━━━╋━━━━━━━━━━━━━━━━━━━━┫
┃ ┃2 ┃能源计量┃6分┃综合配备率:≥98%,5分;≥95%,4┃综合配备率:≥98%,5分;≥95%,4┃
┃量 ┃ ┃器具配备┃ ┃分;≥90%,3分;≥85%,2分;<8┃分;≥90%,3分;≥85%,2分;<8┃
┃ ┃ ┃率 ┃ ┃5%,0分。 ┃5%,0分。 ┃
┃ ┃ ┃ ┃ ┃编制能源计量网络图:1分 ┃编制能源计量网络图:1分 ┃
┃器 ┣━━╋━━━━╋━━╋━━━━━━━━━━━━━━━━━━━━╋━━━━━━━━━━━━━━━━━━━━┫

┃ ┃3 ┃工艺及质┃7分┃①工艺过程控制计量器具配备率:≥98%,┃①综合检测配备率和自控配备率≥98%, ┃
┃ ┃ ┃量管理计┃ ┃ 3分;≥95%,2分;≥90%,1分;┃ 2.5分;≥95%,2分;≥90%, ┃
┃具 ┃ ┃量器具配┃ ┃ ≥85%,0.5分;<85%,0分。 ┃ 1.5分;≥85%,1分;<85%, ┃
┃ ┃ ┃备率 ┃ ┃②质量管理计量器具配备率:≥98%,2分┃ 0分。 ┃
┃ ┃ ┃ ┃ ┃ ≥95%,1.5分;≥90%,1分;≥┃②质量管理计量器具配备率:≥98%,2分┃
┃配 ┃ ┃ ┃ ┃ 85%,0.5分;<85%,0分。 ┃ ≥95%,1.5分;≥90%,1分;≥┃
┃ ┃ ┃ ┃ ┃③安全、环保计量器具配备率:≥98%,2┃ 85%,0.5分;<85%,0分。 ┃
┃ ┃ ┃ ┃ ┃ 分;≥95%,1.5分;≥90%,1分┃③安全、环保计量器具配备率:≥98%,2┃
┃备 ┃ ┃ ┃ ┃ ≥85%,0.5分;<85%,0分。 ┃ 分;≥95%,1.5分;≥90%,1分┃
┃ ┃ ┃ ┃ ┃ ┃ ≥85%,0.5分;<85%,0分。 ┃
┃ ┣━━╋━━━━╋━━╋━━━━━━━━━━━━━━━━━━━━╋━━━━━━━━━━━━━━━━━━━━┫
┃率 ┃4 ┃经营管理┃6分┃综合配备率:≥98%,5分;≥95%,4┃综合配备率:≥98%,5分;≥95%,4┃
┃ ┃ ┃计量器具┃ ┃分;≥90,3分;≥85%,2分;<85┃分;≥90%,3分;≥85%,2分;<8┃
┃20┃ ┃配备率 ┃ ┃0分。 ┃5%,0分。 ┃
┃分 ┃ ┃ ┃ ┃编制经营管理计量网络图: 1分┃编制经营管理计量网络图: 1分┃
┗━━┻━━┻━━━━┻━━┻━━━━━━━━━━━━━━━━━━━━┻━━━━━━━━━━━━━━━━━━━━┛
续表
┏━━┳━━┳━━━━┳━━┳━━━━━━━━━━━━━━━━━━━━┳━━━━━━━━━━━━━━━━━━━━┓
┃ ┃ ┃ ┃分数┃ ┃ ┃
┃类别┃项次┃考核项目┃标准┃ 评 分 标 准 ┃ 化工企业一级计量考核评分标准 ┃
┣━━╋━━╋━━━━╋━━╋━━━━━━━━━━━━━━━━━━━━╋━━━━━━━━━━━━━━━━━━━━┫
┃ ┃1 ┃能源消耗┃10┃①一级计量检测率:≥98%,4分;≥95┃①一级计量检测率:≥98%,4分;≥95┃
┃ ┃ ┃计量检测┃分 ┃ %,3分;≥90%,2分;≥85%,1┃ %,3分;≥90%,2分;≥85%,1┃
┃ ┃ ┃率 ┃ ┃ 分;<85%,0分。 ┃ 分;<85%,0分。 ┃
┃计 ┃ ┃ ┃ ┃②二级计量检测率:≥98%,4分;≥95┃②二级计量检测率:≥98%,4分;≥95┃
┃ ┃ ┃ ┃ ┃ %,3分;≥90%,2分;≥85%,1┃ %,3分;≥90%,2分;≥85%,1┃
┃ ┃ ┃ ┃ ┃ 分;<85%,0分。 ┃ 分;<85%,0分。 ┃
┃ ┃ ┃ ┃ ┃③三级计量检测率:≥95%,2分;≥90┃③三级计量检测率:≥95%,2分;≥90┃
┃量 ┃ ┃ ┃ ┃ %,1分;≥85%,0.5分;<85%┃ %,1分;≥85%,0.5分;<85%┃
┃ ┃ ┃ ┃ ┃ 0分。 ┃ 0分。 ┃
┃ ┣━━╋━━━━╋━━╋━━━━━━━━━━━━━━━━━━━━╋━━━━━━━━━━━━━━━━━━━━┫
┃ ┃2 ┃工艺过程┃10┃①工艺过程控制计量检测率:≥98%,7分┃①工艺过程计量检测率:≥98%,5分;≥┃
┃检 ┃ ┃控制计量┃分 ┃ ≥95%,5分;≥90%,3分;≥85┃ 95%,4分;≥90%,3分;≥85%┃
┃ ┃ ┃检测率 ┃ ┃ %,1分;<85%,0分。 ┃ 2分;<85%,0分。 ┃
┃ ┃ ┃ ┃ ┃②安全环保计量检测率:≥95%,3分;≥┃ 工艺过程自控投运率≥90%,2分;≥8┃
┃ ┃ ┃ ┃ ┃ 90%,2分;≥85%,1分;<85,┃ 5%,1.5分;≥80%,1分;<80┃
┃测 ┃ ┃ ┃ ┃ 0分。 ┃ 0分;(企业控制回路数少于10个不列入┃
┃ ┃ ┃ ┃ ┃ ┃ 考核) ┃
┃ ┃ ┃ ┃ ┃ ┃②安全环保计量检测率:≥95%,3分;≥┃
┃ ┃ ┃ ┃ ┃ ┃ 90%,2分;≥85%,1分;<85%┃
┃率 ┃ ┃ ┃ ┃ ┃ 0分。 ┃
┃ ┣━━╋━━━━╋━━╋━━━━━━━━━━━━━━━━━━━━╋━━━━━━━━━━━━━━━━━━━━┫

┃ ┃3 ┃产品质量┃10┃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率:≥98%,10分┃①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检测率:≥98%,┃
┃ ┃ ┃主要参数┃分 ┃;≥95%,8分;≥90%,6分;≥85┃ 5分;≥95%,4分;≥90%,3分;┃
┃40┃ ┃计量检测┃ ┃%,4分;<85%,0分。 ┃ ≥85%,2分;<85%,0分。 ┃
┃ ┃ ┃率 ┃ ┃ ┃②产品质量检测率:≥98%,5分;≥95┃
┃ ┃ ┃ ┃ ┃ ┃ %,4分;≥90%,3分;≥85%,2┃
┃分 ┃ ┃ ┃ ┃ ┃ 分;<80%,0分。 ┃
┗━━┻━━┻━━━━┻━━┻━━━━━━━━━━━━━━━━━━━━┻━━━━━━━━━━━━━━━━━━━━┛
续表
┏━━┳━━┳━━━━┳━━┳━━━━━━━━━━━━━━━━━━━━┳━━━━━━━━━━━━━━━━━━━━┓
┃ ┃ ┃ ┃分数┃ ┃ ┃
┃类别┃项次┃考核项目┃标准┃ 评 分 标 准 ┃ 化工企业一级计量考核评分标准 ┃
┣━━╋━━╋━━━━╋━━╋━━━━━━━━━━━━━━━━━━━━╋━━━━━━━━━━━━━━━━━━━━┫
┃ ┃4 ┃经营管理┃10┃①物料进出厂计量检测率:≥98%,4分;┃①物料进出厂计量检测率:≥98%,4分;┃
┃ ┃ ┃计量检测┃分 ┃ ≥95%,3分;≥90%,2分;≥85┃ ≥95%,3分;≥90%,2分;≥85┃
┃ ┃ ┃率 ┃ ┃ %,1分;<85%,0分。 ┃ %,1分;<85%,0分。 ┃
┃ ┃ ┃ ┃ ┃②原材料消耗及半成品流转计量检测率:≥9┃②原材料消耗及半成品流转计量检测率:≥9┃
┃ ┃ ┃ ┃ ┃ 8%,4分;≥95%,3分;≥90%,┃ 8%,4分;≥95%,3分;≥90%,┃
┃ ┃ ┃ ┃ ┃ 2分;≥85%,1分;<85%,0分。┃ 2分;≥85%,1分;<85%,0分。┃
┃ ┃ ┃ ┃ ┃③计量数据用于定额管理、经济核算、评优等┃③计量数据用于定额管理、经济核算、评优等┃
┃ ┃ ┃ ┃ ┃ :2分。 ┃ :2分。 ┃
┣━━╋━━╋━━━━╋━━╋━━━━━━━━━━━━━━━━━━━━╋━━━━━━━━━━━━━━━━━━━━┫
┃计 ┃1 ┃量值传递┃4分┃①量值传递系统完善: 2分┃①量值传递系统完善: 2分┃
┃ ┃ ┃系统完善┃ ┃②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完善: 2分┃②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完善: 2分┃
┃量 ┣━━╋━━━━╋━━╋━━━━━━━━━━━━━━━━━━━━╋━━━━━━━━━━━━━━━━━━━━┫

┃ ┃2 ┃计量检定┃3分┃①实验室面积达到规范的要求: 1分┃①实验室面积达到规范要求: 1分┃
┃技 ┃ ┃的环境和┃ ┃②温度、湿度、防尘、防震等技术条件 ┃②温度、湿度、防尘、防震等技术条件 ┃
┃ ┃ ┃工作条件┃ ┃ 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1分┃ 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1分┃
┃术 ┃ ┃ ┃ ┃③计量室清洁、卫生制度健全: 1分┃③计量室清洁、卫生制度健全: 1分┃
┃ ┣━━╋━━━━╋━━╋━━━━━━━━━━━━━━━━━━━━╋━━━━━━━━━━━━━━━━━━━━┫
┃素 ┃3 ┃计量标准┃3分┃①最高标准器周期受检率:100%, 2分┃①最高标准器周期受检率:100%, 2分┃
┃ ┃ ┃器周检合┃ ┃ 超周期或使用不合格计量标准器, 0分┃ 超周期或使用不合格计量标准器, 0分┃
┃质 ┃ ┃格率 ┃ ┃②工作标准器周检合格率:受检率:≥95%┃②工作标准器周检合格率:受检率:≥95%┃
┃20┃ ┃ ┃ ┃ 0.5分;<95%,0分;合格率:≥9┃ 0.5分;<95%,0分;合格率:≥9┃
┃分 ┃ ┃ ┃ ┃ 5%,0.5分;<95%。0分。 ┃ 5%,0.5分;<95%。0分。 ┃
┗━━┻━━┻━━━━┻━━┻━━━━━━━━━━━━━━━━━━━━┻━━━━━━━━━━━━━━━━━━━━┛
续表
┏━━┳━━┳━━━━┳━━┳━━━━━━━━━━━━━━━━━━━━┳━━━━━━━━━━━━━━━━━━━━┓
┃ ┃ ┃ ┃分数┃ ┃ ┃
┃类别┃项次┃考核项目┃标准┃ 评 分 标 准 ┃ 化工企业一级计量考核评分标准 ┃
┣━━╋━━╋━━━━╋━━╋━━━━━━━━━━━━━━━━━━━━╋━━━━━━━━━━━━━━━━━━━━┫
┃ ┃4 ┃在用计量┃3分┃①周期受检率:≥98%,2分;≥95%,┃①周期受检率:≥98%,2分;≥95%,┃
┃计 ┃ ┃器具周检┃ ┃ 1.5分;≥90%,1分;<90%, ┃ 1.5分;≥90%,1分;<90%,0┃
┃ ┃ ┃合格率 ┃ ┃ 0分。 ┃ 分。 ┃
┃量 ┃ ┃ ┃ ┃②周检合格率:≥95%,1分;≥90%,┃②周检合格率:≥95%,1分;≥90%,┃
┃ ┃ ┃ ┃ ┃ 0.5分;<90%,0分。 ┃ 0.5分;<90%,0分。 ┃
┃技 ┣━━╋━━━━╋━━╋━━━━━━━━━━━━━━━━━━━━╋━━━━━━━━━━━━━━━━━━━━┫

┃ ┃5 ┃在用计量┃4分┃ 抽检合格率:≥98%,4分;≥95%,┃ 抽检合格率:≥96%,4分;≥94%,┃
┃术 ┃ ┃器具抽检┃ ┃ 3分;≥90%,2分;<90%,0分。┃ 3分;≥90%,2分;<90%,0分。┃
┃ ┃ ┃合格率 ┃ ┃ ┃ ┃
┃素 ┣━━╋━━━━╋━━╋━━━━━━━━━━━━━━━━━━━━╋━━━━━━━━━━━━━━━━━━━━┫
┃ ┃6 ┃计量人员┃3分┃①计量人员参加培训考核人员占应考人员总 ┃①计量人员参加培训考核人员占应考人员总 ┃
┃质 ┃ ┃技术水平┃ ┃ 数:100%,1分;≥90%,0.5分┃ 数:100%,1分;≥90%,0.5分┃
┃ ┃ ┃ ┃ ┃ <90%,0分。 ┃ <90%,0分。 ┃
┃20┃ ┃ ┃ ┃②计量检定人员持证率:100%,1分;<┃②计量检定人员持证率:100%,1分;<┃
┃ ┃ ┃ ┃ ┃ 100%,0分。 ┃ 100%,0分。 ┃
┃分 ┃ ┃ ┃ ┃③抽查检定人员实际操作:合格1分; ┃③抽查检定人员实际操作:合格,1分; ┃
┃ ┃ ┃ ┃ ┃ 发现1人不符合规程要求,扣5分,抽完止┃ 发现一个不符合规程要求,扣5分,抽完止┃
┗━━┻━━┻━━━━┻━━┻━━━━━━━━━━━━━━━━━━━━┻━━━━━━━━━━━━━━━━━━━━┛
附件二:关于化工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一、化工企业一级计量单位资格审查所需上报材料要求,仍按化学工业部(1990)化生字161号文规定执行。
二、计量控制职能机构应统一监督管理全厂计量数据,保证计量数据准确一致,处理企业内部计量纠纷。验收时应能提供有关材料。
三、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划分计量器具所属等级。对于玻璃量器及玻璃水银温度计等低值易耗品除用于质量检验与标准溶液配制外,其它可列入C级管理。已有台帐,可不再建卡。
四、计量控制人员是指企业内部从事计量管理,计量监督,工艺控制,计量测试以及计量器具检定、校验、安装、维护人员(物料检斤员、动力抄表员也可统计在内)。
五、计量器具统计范围,除通用器具外,还包括专用计量器具及调节仪表。
六、化工若干行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颁发前,其工艺过程计量器具配备按工艺规程要求;质量管理按产品标准要求;能源管理按化学工业部(1982)化调字140号文要求;安全、环保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对安全、环保监控的要求;经营管理按物料进出厂及中间产品、物质消
耗有关规定要求。
七、综合检测配备率和自控配备率分别统计,按各自要求评分,然后取算术平均值为最终得分。
八、工艺过程计量控制要求按主导产品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或工艺控制计量网络图),质量管理可以不编制计量网络图。被检查的主导产品,产值总和应达到全厂产值的百分之七十五。
九、受压容器压力表限于压力大于0.1兆帕,P.V乘积(兆帕×升)大于20的动力压力源以及蒸气锅炉炉前压力表。移动式空压机及气瓶上压力表不统计配备率(氧气呼吸器及医院急救用气瓶压力表除外)。
十、河水、海水、循环水等由于水质原因流量计不能正常运行的,可以不计检测率。
十一、配电盘上用于一般性指示的板式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互感器,可暂不统计受检率和合格率。
十二、单元组合仪表中现场作为一般指示的压力表(如在变送器、阀门定位器上的小压力表)不作受检率和合格率统计。
十三、家属区用电能表、水表、煤气表如核实已有总表,并已取消包费制,可暂不统计受检率。
十四、深埋地下的150mm以上(含150mm)大口径水表,其检定周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酌情延长安排。
十五、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只限于对外作为贸易性结算依据的计量器具。
十六、工艺、质量、安全、环保检测率可用项数比计算。在评审中,发现工艺检测率原始记录连续16小时以上,质量原始记录连续8小时以上,安全、环保连续两次以上没有计量数据的,按当月没有检测计算(非企业或偶然原因除外)。
十七、国家目前尚未开展检定的项目,企业应采取校验、比对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专家评议、数据分析等),保证质量值准确。
十八、企业计量器具抽检数据为周期检定数量的百分之十。
十九、抽检合格率的检查,由抽检和目测组成。评审组指定抽检30台件,目测一个主要车间(或一个主控制室 )的仪表。评分标准为:
抽检合格台件数+目测合格台件数
抽检合格率=━━━━━━━━━━━━━━━
30+目测总台件数
二十、计量器具分级管理的标志,考虑到某些C级计量器具标志贴示有困难,对于一次元件(热电偶、热电阻)、玻璃器具(质量检测除外)、φ50mm以下压力表可以不贴。但其它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贴标志。
二十一、节流装置计算出来的仪表计量单位,因目前国标尚未改动,可待标准修改后改制。信号联锁的单位改制,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缓进行。
二十二、开展计量器具检定项目,一般检定项目持证人数要求二人,但对某些如天平(不含修理)亦可配一个。



1991年3月1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社会科学合作协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社会科学合作协议


(签订日期1980年5月27日 生效日期1980年5月2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双方)为进一步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合作关系,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以下列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
  一、交换研究资料和出版物;
  二、交换科研人员(包括科学家与研究人员),与科研代表团进行互相访问考察,每年互访人数额各为三十人周;
  三、举办共同感兴趣的学术讨论会和座谈;
  四、尽可能为双方所属的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之间的直接联系与合作提供方便。

  第二条
  一、为了实施第一条的规定,双方应在年度结束前三个月将第二年的科研人员代表团访问计划相互通知;
  二、有关代表团的互换事宜双方将用通信方式联系商定,必要时可由两国使馆协助;
  三、一方派出或邀请代表团需征得对方同意。派遣方必须将派出人员的重点考察项目与情况尽早通知接待方,只有在接待方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派遣方始可派出代表团。

  第三条 科研人员代表团互访的有关财务问题,规定如下:
  一、派出方负担往返两国首都间的旅费;
  二、接待方负担本国国内的食、宿、交通及医疗费用;
  三、代表团人员在访问期间所作的讲演、报告,均不付报酬。如需报酬,将另行商定。

  第四条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在期满前六个月,如任何一方均未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议,则本协议将自动延长三年,并依此法顺延。
  经双方协商可对本协议进行修改。必要时双方可对本协议执行情况和今后的合作交换意见。
  本协议于一九八0年五月二十七日在罗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意大利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
   代   表              代    表
    于光远            艾尔内斯托·瓜里亚雷洛
   (签字)               (签字)
    张 越                巴拉吉诺
   (签字)               (签字)